MG Public Knowledge Hub
Teaching & Research Knowledge Base (WIP)
Classroom Resource
Standardized Test Prep
College Application
Literatur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m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
英国文学时代和流派、体裁划分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Test Type
1,Old English Period(古英语时期)
5世纪中叶,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Saxon)在入侵不列颠岛时,带来古英语(Old English),其语法与中古德语比较接近,形态变化非常复杂,此时文学作品形式主要以骑士精神,民谣和诗歌为主。
代表作家作品:
《贝奥武夫》(Beowulf,700-750)
《贝奥武夫》是现存的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最长的一部相对比较完整的作品,讲述的是英雄贝奥武夫(Beowulf) 的英勇事迹。
《贝奥武夫》是用古英语写成的,与现代英语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要阅读,需要找翻译成诗歌体的现代英语版本。
2,Middle English Period (中世纪英语时期)
1066年,诺曼人(Normans)征服英国,在中世纪文学中涌现出优秀的民谣作品,成就最大的是乔叟(Geoffrey Chaucer),他用伦敦方言写作,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英国文学之父”。
代表作家作品:
乔叟(Geoffrey Chaucer)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1386-1400)- AL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诗歌体短篇小说集,包罗万象,雅俗共赏,展现了各个阶层的社会画面。其内容体裁甚广,有骑士探险传奇,布道文,动物寓言故事等,言语幽默,情节有趣,开启了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传统。
3,the Renaissance Period/the Elizabethan Era(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
16世纪,伊丽莎白统治下英国迎来黄金时代,经济文学繁荣,此时掀起了一股研究古典学术,追求新知识的热潮,称之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开展。
Humanism(人文主义精神)
早期文学内容大多是神仙妖魔等幻想的东西,中古时期的文学慢慢涉及到统治阶层,后来从乔叟的故事集开始,文学也开始描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人文主义就是把个体人当作主角,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个性解放、现世幸福,提倡新思想。
代表作家作品:
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
《乌托邦》(Utopia,1516)
《乌托邦》用拉丁文写成,借旅行者之口,描绘了一个没有宗教压迫,追求学术的理想社会,强烈的抨击谴责了“黑暗时代”—— 都铎王朝。
作者托马斯·莫尔被公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Utopia(乌托邦)这个词就是来自于这本著作。
British Drama(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是英国戏剧,而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戏剧则将英国文艺复兴戏剧推向高峰。
代表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1594)- IB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1598)- AL
《哈姆雷特》(Hamlet,1599)- IB
《裘力斯·凯撒(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1599)
《奥赛罗》(Othello,1603)- IB
《李尔王》(King Lear,1605)- AP,AL
《麦克白》(Macbeth,1606)- IB
《暴风雨》(The Tempest,1610)- IB,AL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1623)- AL
莎士比亚早期作品(1590-1600年间作品)创作时期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喜剧,还是历史剧都表现出积极明朗的风格;中晚期作品(1601年之后作品)受到激化的社会矛盾和恶化的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其作品思想变得更深刻,创作风格更悲愤。
莎士比亚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在历史剧,喜剧,悲剧各个方面都写出了杰作。其中历史剧展现了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的英国历史,代表作品有《亨利四世》(King Henry IV)、《亨利六世》(King Henry Ⅵ)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和四大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等;传奇剧《暴风雨》(Tempest)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雅俗共赏,极具前瞻性,《罗密欧与朱丽叶》歌颂了自由恋爱;《无事生非》探讨了自我意识和男女平等;《哈姆雷特》展现了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的反思;《裘力斯·凯撒》探讨专制集权、贵族民主和贫民百姓三者间的矛盾关系;《奥赛罗》涉及异族通婚,种族歧视等主题;《李尔王》揭示了伊丽莎白统治末期英国的腐败;《麦克白》探索了野心和贪婪必然招致的毁灭性;《暴风雨》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冬天的故事》强调女性的社会价值。
莎士比亚对英语的贡献无与伦比,在现在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语和表达方式都是他首创或者改造的,文学界公认其掌握的词汇量大于任何其他英国作家。
4,English revolu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Perio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复辟时期)
17世纪,君主专制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1642年英国内战,此时政局动荡,战火连绵不断。
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回国,登上王位,王权复辟(The Restoration)。
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资产阶级和贵族互相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这一阶段文学作品已无伊丽莎白时代华丽铺排的文风,取而代之的是展示革命思想,作品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
代表作家作品: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失乐园》(Paradise Lost,1667)- AL
英国内战爆发后,弥尔顿回到祖国担任革命政权的拉丁文秘书,写出大量政论文章,1660年王权复辟后,弥尔顿失去职务和财产,又因长期辛劳工作,弥尔顿的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后完全失明,双重打击下,弥尔顿把一腔孤愤写进了最后的三大作品中,《失乐园》就是其中一部。
《失乐园》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亚当和夏娃如何受到魔鬼撒旦的诱惑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5,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Period(启蒙运动时期)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延续与发展,启蒙主义者赞颂理性、平等与科学。
6,the Neoclassicism Period(新古典主义时期)
在文学领域中,启蒙主义运动还使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著作再一次产生了兴趣,如,新古典主义者呼吁要效仿古希腊、罗马的著作,同时给不同的文学形式都设定了一致的条条框框,这股思潮便是新古典主义。
Realism(现实主义)
伴随着政治生活的活跃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大量报刊、散文作品在伦敦涌现,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状况。
代表作家作品: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19)
笛福被认为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其一生经历丰富:经商破产,当过政府情报员,晚年开始写小说,60岁时完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该书以苏格兰海员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附加想象,讲述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独自生活18年的经历,语言简单易懂,情节清楚流畅,作品中讨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放置到现在都具有现实意义。
7,the Romantic Period(英国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全欧的反对理性、推崇想象的文学运动。
Romanticism(浪漫主义)
受到世界性革命运动思潮影响(美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重视想象和情感,主观个人感受与特殊经验,与18世纪强调理性批判与普遍性经验的古典主义作家形成巨大的差异。
Historical Novel(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写,再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面貌与历史走向。小说以史实为基础,可适当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其历史根据,具有真假统一的特点。
简·奥斯汀(Jane Austen)是这一时期优秀的女小说家,由于其小说对日常生活交往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述,后世将其作品称为“风俗小说”(Novel of Manners)。
代表作家作品:
简·奥斯汀(Jane Austen)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1813)- AP,IB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1814)- AP
《爱玛》(Emma,1815)- AP
《劝导》(Persuasion,1817)- AL
简·奥斯汀的作品体裁往往归类到“爱情小说”,诠释了18世纪末英国地主乡绅的生活,或者说,更专注在描述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在方寸之间,容纳万千世界。
她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属于浪漫主义时期,但是简·奥斯汀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还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
Gothic Novel(哥特小说)
哥特小说的名字来源于中世纪哥特传奇故事(Gothic romance),通常以中世纪为背景,通过讲述一段奇异而惊心动魄的经历,如闹鬼的城堡,使读者感到刺激,毛骨悚然。
小说元素常常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家族诅咒等。
代表作家作品: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和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简·爱》(Jane Eyre,1847)- AP,IB
《简·爱》讲述了坚强,独立的孤女简·爱的成长史,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描述了追求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的作品。
在《简·爱》中,夏洛特灵活运用噩梦、幻觉等氛围,营造出恐怖阴森的效果,如简·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祭奠气氛,看到到隐现的“幽灵”,令人毛骨悚然的“红房子”,以及困在密室里的“疯女人”等。
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847) - AP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吉普赛弃儿复仇的故事,描写了压迫与反抗,展现出人物强烈的爱与恨。
《呼啸山庄》的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的恐怖气氛中,尤其体现在艾米丽的场景设置里,如鬼哭狼嚎的旷野,风狂雨骤的庭院等,而复仇的题材,也给故事赋予了毁灭性的悲剧色彩。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荒凉山庄》(Bleak House,1853)- AP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 AP,IB
《荒凉山庄》描写的是一件争夺遗产的诉讼案,揭露了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荒凉山庄》的场景设置中,如其庄园周边杂草丛生,洪水泛滥,满目疮痍都表现出阴森恐怖之意,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存在的教堂,充斥着死亡气息,又将恐怖氛围推上极致。
《远大前程》以主人公孤儿Pip自传式手法,描述了其从7岁开始的三个阶段的人生,揭示了爱与忠诚的重要性。
除去恐怖的场景,扭曲怪诞的人物也是狄更斯作品中大量存在的哥特元素,《远大前程》中,年轻时美丽富有的Havisham小姐,被辜负后精神失常,整日穿礼服,披头纱,声音嘶哑凄厉,对男性充满恶意,是一个疯癫阴森的角色。
8,the Victorian Period维多利亚时期
1837年,英国进入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史称维多利亚时代。此时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其势力范围迅速扩张,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Realism(现实主义)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小说大发展期,文学的繁荣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即是对人生的写实,又是对社会的批评。
代表作家作品: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雾都孤儿》(Oliver Twist,1837)- AP,AL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1843 )- AP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1850)- AP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1859)- AP
狄更斯的童年很不幸,15岁离开学校之后,做过书记员和记者,自小的经历使得他深知受苦是什么体验,在他的作品中也无不表露出自己对穷人的同情,对资产阶级罪恶的痛斥。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了David Copperfield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成的历史小说,描写了贵族的败坏以及人民心中积压的对贵族的仇恨,作品及其尖锐,且具有批判性风格;《雾都孤儿》记述了孤儿Oliver Twist的悲惨经历,揭露了狄更斯所在时代伦敦大量孤儿的悲惨生活。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
《北与南》(North and South,1855)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宪章运动高涨时发表了第一部劳工小说《玛丽·巴顿》(Mary Barton),描写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北与南》写的是曼彻斯特的阶级斗争,但是盖斯凯尔夫人在书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本家,宣扬了阶级调和论思想。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一位女士的画像/ 贵妇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1881)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人,但是大部分人生都在英国度过,最后加入英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见到对英国和美国人不同特征的刻画,《一位女士的画像/ 贵妇画像》写的就是在欧洲不同类型的美国人。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899)
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波兰,后加入英籍,他曾有20余年海上航行的经历,很擅长写海洋冒险小说。
Naturalism(自然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已经无法满足知识阶层对文化新秩序的渴求,受到当时科学理念和哲学思潮的影响,演变出新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
作为代表的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其小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以此表现出对工业化所造成喧嚣和丑恶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反抗。
代表作家作品: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1878)
《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1886)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
《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ure,1895)
Dramatic monologue(戏剧独白诗)
代表作家作品: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发展和完善了独特的诗歌形式—戏剧独白诗。
戏剧独白诗指独白者在一个特殊或重要的场景下的言论组成完整的诗篇,在作品中,独白者可能与一个或多个听众交流,而读者只有通过这个独白中的线索才能知道对这些听众说的话,做的事。
9,the Modern Period(现代主义时期)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一个相对兴盛稳定时期的结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历时4年,战后英国虽为胜利国,但因财力损失国力愈益下降,20年代因多方因素影响,英国经济衰退,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英国的政治,军事实力,人们对社会危机日益悲观,20世纪特有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Modernism(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中包含了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艺术主张各异的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它们与传统文学在认识和表达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被称为“反传统文学”(Anti Novel)。
代表作家作品:
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
艾略特(T.S. Eliot)
爱德华·福斯特(Edward Forster)
戏剧: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1905)
《卖花女》(Pygmalion,1913)—《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13)
《大教堂中的谋杀》(Murder in the Cathedral,1935)
小说:
《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
《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
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有清醒的意识,也有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代表作家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
Dystopian Novel(反乌托邦小说)
反乌托邦是乌托邦(utopia)的反义语,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
反乌托邦常常表征为极权政府、生态灾难或其他社会性的灾难性衰败,故事设定多在未来。通常用来警醒人们主义现实世界中有关环境、政治经济、宗教、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作家不满现代主义文学规避现实、展现自我和艰深晦涩的倾向,兴起大量社会讽刺作品。
代表作家作品: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84》(1949)
Allegorical Novel(寓言小说)
50年代,涌现出新的一批作家从哲学角度探讨社会人性,大胆试验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比如寓言小说。
寓言小说是一种以动物、植物等意象,以具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来说明某一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家作品: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动物庄园》(Animal Farm)
10,the Post-modern Period(后现代主义时期)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出现的文学思潮,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也因此衍生出众多流派分枝,如荒诞派戏剧、侦探小说、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等。
Absurd Drama(荒诞剧)
荒诞剧是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侧重于表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障碍,作品人物不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品中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代表作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等待戈多》( Waiting for Godot ,1953)
Detective Story(侦探小说)
侦探小说与哥特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能力的人物,以及其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疑案的过程。
代表作家作品:
柯南·道尔(Conan Doyle)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1887)
《四签名》(The Sign of Four,1890)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1901)
《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1939)
《待宰羔羊》(Lamb to the slaughter,1953)
High Fantasy(严肃奇幻作品)
严肃奇幻作品是一类建立于内部自洽的自创世界或者平行世界,而非现实世界的奇幻小说,作品往往以对抗超自然、邪恶力量的大规模斗争为主题。
代表作家作品:
约翰·托尔金(John Tolkien),J.K.罗琳(J.K. Rowling)。
《霍比特人》(The Hobbit,1937)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1954)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1997)
Prev
英语速读指南
Next
美国文学时代和流派、体裁划分
Loading...